商群:血战毕家岭!生死较量,热血传奇
这篇文章来自《宿松文史》第二辑,出版时间是1988年10月。作者是商群,文章原来的标题是《血战毕家岭》。
避敌锋芒,撤退保实力
原注改写如下:
作者早年参加革命,当过新四军长江游击大队的大队长。后来解放了,在江西省九江专区当过副专员,现在退休了住在九江市。
一九四〇年,我们新四军游击队越来越强大,这让敌人又恨又怕。日本人特别恨我们,想在我们还没完全壮大的时候就把我们干掉。
那年四五月的一天,日本鬼子带着三百多兵力,还拉上了两百多伪军,包围了我们在宿松九城坂的驻地——吴家大屋,想把我们一网打尽。当时我们部队实力还不够强,所以采取了避实就虚、避强就弱的战术,不打大仗打小仗,要打就要赢。这样既能减少伤亡,保存实力,还能通过打小仗来锻炼队伍,壮大自己。所以我们头一天得到消息就赶紧撤了。日本鬼子扑了个空,气急败坏之下抓了一些老百姓来逼问。有几个老乡受不了酷刑,透露了我们的行踪。
日军攻打吴家老屋
第二天凌晨,日军分成两路攻打吴家老屋附近的毕家岭。我们的岗哨发现了敌人,立刻开枪示警。屋子里休息的同志们听到枪声,马上拿起枪准备迎战。敌人的前锋是伪军,他们抵挡不住我们的猛烈攻击,撤退到了两里外的一个小高地上——一个坟丘那里。日军则埋伏在村子附近,架好了重机枪和轻炮。这时,机枪和轻炮一起开火,声音震耳欲聋,日军开始进攻了。敌人逐渐形成了半圆形包围圈向我们扑来。这里的地形对我们不利。我们人数少,防线一开始拉得太长,火力也分散了,很容易被敌人找到机会分割包围。于是我们缩小了战斗范围,边打边撤,退到了毕家岭的村子里。村子后面是一片湖泊,敌人没法从后面包抄,所以我们不用担心后方。全体战士下了决心,决定背水一战。虽然这里是湖滩平原,没有高山密林可以藏身,但四五月份田野里的麦子和油菜正盛开,我们利用这些天然的屏障,和装备精良的敌人激战了一整天。
激烈战斗终获胜
这次战斗的指挥官丁忠恩,是游击队第一排排长兼作战参谋,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红军排长。他临危不乱,指挥得当,枪法如神,每次射击都能命中目标。另一位老红军,机枪班班长严有富,打得非常灵活,他手握机枪,一会儿向东打,一会儿向西打,让敌人晕头转向,完全搞不清我们的火力位置。
战斗中,日军四次向我们发起冲锋,都被我们用机枪和手榴弹打了回去。敌人多次冲锋失败后,开始耍花招。一个日军军官让伪军喊话:“当新四军真苦啊!”“没钱花啊!”之类的话,想动摇我们的军心。但我们的战士听到这些话,反而更加愤怒。曾经的老红军班长向管昌,展示了他的“百步穿杨”绝技,一枪击毙了一个日军指挥官。
到了傍晚,天色渐暗,日军知道自己打不过我们,就胡乱开了一通枪炮,然后拖着尸体撤退了。在这场战斗中,日军死了七十多人,伤了几十人。我们这边,机枪班班长严有富同志英勇牺牲,十一名战士也受了伤。
当时我们游击队只有二十四个人,一挺轻机枪,但子弹和手榴弹都很充足。算一算,我们是以一敌二十在战斗。我们坚信,只要勇敢善战,团结一致,不怕牺牲,就没有什么是我们攻不破、打不赢的。
战斗胜利与军民同庆
这一仗打得太爽了,不仅展现了我们的军威,还让战士们得到了锻炼,老百姓们也受到了鼓舞,连友军都被教育了一番。那些害怕日本人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也被狠狠刺激了一把。宿松、望江、彭泽以及长江两岸的老百姓都高兴得不得了,纷纷欢呼:“打得好!真漂亮!”“替老百姓报了仇,出了气!”彭泽的乡亲们挑着满担的冰糖、白糖、罐头、香烟、鱼肉来慰问我们,望江和宿松的群众更是宰猪杀鸡,犒劳自己的子弟兵。军民一起庆祝胜利,那种扬眉吐气的感觉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。战斗结束后那天晚上,望江县自卫大队的大队长陶太平命令他的部队撤退,让我们进去他们的防区休息两天。
我们赶紧召开了紧急会议,决定休息两天之后,所有的武装部队和伤员都要转移到彭泽山区休整和治疗,准备迎接新的战斗。
这篇文章写于1987年11月初,发表在《宿松文史》第二辑(1988年10月)。
- 上一篇:双浦二日谈
- 下一篇:巴西大西洋森林保护取得进展